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

2024-05-18 12:44:42 | 58教育网

今天58教育小编整理了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

中山大学考研最容易的专业

地质学类的专业(除岩土工程外),例如第四纪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等,专业课较简单,没有数学,初试只需看两本书,初试过学校最低分数线的话录取的机会很大。 扩展资料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简称中大,位于广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等,

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成员。

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

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基本情况 58教育网

本科211,英语专业,雅思7.5,新传几乎零基础,从八月底正式开始复习,总分第一上岸。

政治总分72;英语90分;专业课一121;专业课二102。

这篇经验贴要从我的初试历程说起,但“真正的经验”那一部分才是我眼中真正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考研资料

政治:徐涛视频课,徐涛《核心考案》、《冲刺八套卷》(没啥作用);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

英语:张剑黄皮书 英语一+英语二 10-20年;《王江涛作文》(没啥作用)、《唐迟翻译》(没啥作用)

专业课:

传播学:《传播学教程》、《大众传播:起源、发展与应用》、《范式与流派》、《网传》(没啥作用)

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没啥作用)

统计学:《行为科学统计(第七版)》、《SPSS初级教程》、《SPSS高级教程》(偶尔翻翻,还是以张文彤视频为主)

社会学:吉登斯《社会学(第七版)》

社会心理学: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研究方法:董奇《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方法》、佩勒姆《心理学研究方法》(稍作补充)、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稍作补充)

热点:木铎新传考研热点、瓦叔热点课(没啥作用)、拖鞋答题班(没啥作用)

其他:

秃头新传必背名解、有关“社会网络分析”、“LIWC”、“网络民族志”等课外内容

以及知网论文

救命:《小钉新传传播学笔记》《小钉新传大数据传播笔记》

像很多前辈提到的杨宜音的《社会心理学》我虽然没有读过,但事实上由于我放弃了资料和知识点整理,直接选择用现成的资料,所以事实上我最终备考时记忆的版本是《小钉新传大数据传播笔记》中整理过的版本。

考研流水账:

8月:热身阶段

第一周买了书学了一下,然后中间因为别的事儿,停了半个月,直到月底明确了要返校,学习了一周,主要还是以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为主,基本摸清了自己看书的效率和习惯。

把每本书的总学习时长都控制在7-10天,按章节划分下来每本书每天学两章,估算了一下自己学完那些核心书目的时间,草拟了计划。九月学完、十月整理笔记、十一月分散的做真题和集中学习热点、十二月专注的模拟考场。

9月:正式开始、制定计划

计划:把专业课,拆成了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统计+研究方法两大部分,英语和政治就穿插在每天的学习里。

事实:根本没有重视政治和英语,几乎没学,SPSS无线拖延,要看的专业书根本看不完,被迫把专业课学习分成两个阶段,九月前三周就主攻塞弗林和《传播学教程》,还有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这算是整个专业课最基础的部分);然后最后一周开始在传播学上进行拓展阅读《范式与流派》上场了,《行为科学统计》和研究方法提上日程,SPSS继续拖延。

时间表:大概早上9:30能进入学习状态,下午从两点开始,晚上吃完饭得6点半才能继续,10点闭馆就再也学不进去了。之后在寝室里玩手机玩到1点睡觉。

这段时间我还在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尤其是适应一种专注投入的状态。同时,我每周还要上西班牙语和学术论文写作两门课,一天大概净专注时间7个小时,每周能学45小时。

10月:状态最好的一月

发现忙活了一个月政治还没学完马原,开始奋起直追,英语还是挤不出时间,后来把每天的英语学习放在了午休后的2点-3点半。

计划:学完政治新课,同时搞定一千题,学完所有核心书目,把书中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一遍。

事实:10月17号政治完美完成计划,10月11日读完了核心数目,然而知识点整理我作为一个细节控根本搞不定,实在是太费事,直接买现成的背诵笔记代替,一边背,一边在脑袋里面整理结构,可能是我阅读的时候就比较重视结构,所以没有感到太大的障碍。然而我已经忘了有SPSS这回事儿,直到月末重新打开我下载已久的张文彤视频,才意识到的大事不妙。

时间表:大概八点能醒,9点开始,12点结束,午休到2点,学到5点,晚上6点半继续,10点闭馆下班,每次我都想再学1个半小时左右,这样能补上我之前拖后的进度,现实是继续玩手机到1点多。

已经体会到了时间的紧迫,开始陷入焦虑,月初的时候果断告诉西语老师,直接请假放弃二外课。每天净学习大概8-9个小时开始思考如何才能继续利用碎片时间,一周50小时吧,下一个月我就开始压榨自己了。

11月:压榨的一个月

十月底才意识到自己SPSS都没学,之前积压的背诵任务都还没有完成,我还得尽快投入热点和各类名词解释的学习,我直接血压拉满。

计划:还是按照之前的方法,把专业课分为两部分,滚动着背诵两部分的内容,争取都能在一个月之类背完一轮,同时在早上加入名词解释背诵,并且开始跟徐涛老师进行考研的带背,并且完成1000题二刷,英语开始卡着时间进行阅读部分的模拟练习,开始练习作文;

事实:勉强算是完成了背诵任务,但是名词解释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政治和英语还是一如既往地稳步推进,在十一月底也顺便练习了英语作文,但是发现没有太多背诵模板以及整理句型的必要,就大概练习了一周之后就开始卡着时间模拟写作文,没啥问题就过了。

时间表:还是差不多8点醒,但是我8:点半就能飞奔向图书馆学习,为了利用碎片时间,考虑到我走出图书馆就不想学习的特点,我特地等到12点半再吃反,为了就是在上午多做点政治,下午还是照例2点开始,下午5点半结束,晚上还是老样子,回到寝室后仍然是紧张地玩手机到凌晨2点。不得不说那段时间我极其紧张,紧张到完全不觉得困。

为了给自己的复习扫清所有的障碍,十一月的第二周开始我就不再去上学术论文写作课了,绝对地专注复习,每天学习10-11小时,一周能学70小时左右吧(刨去周五闭馆)。

12月:左右横跳的一月

考研的临近终于逼得我开始学习专业热点了,刷完了SPSS的视频,觉得自己一边学视频一边实操,掌握得不错,算是松了一口气。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如何解决那个50分的论述,以及考试时间的把握。

计划:留出一周专注地进行全真模拟,不再对任何新知识抱有幻想,争取在考试前的20天完成10篇不同主题的论述练习;同时,继续复习巩固专业课的课本内容,新传名词解释能背多少背多少;政治背肖四,英语每天做两篇阅读真题保持手感。

事实:论述就写了五篇,专业课背了就忘有点崩溃(其实是太苛求书上规范且专业的表达,有时候不用这么轴),名词解释也静不下心去记忆;政治背诵和英语还是稳稳当当。最后一周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四科各模拟了一次便草草了事。

时间表:早上8点半点起,9点开冲,12点半溜去吃饭,2点继续,5点半结束,晚上从6点半到10点闭馆。

我在最后一周进入了半放弃状态,但在那之前我还是带着每学一个知识点都赚到的心态,继续补充热点知识和书上没有的研究方法,最后在考场上帮我捞了一个名词解释哈哈哈。

图片考场体验

1. 异常兴奋

从考政治的早上吃蒸饺的时候我就感受到,我的肾上腺素在激增。在拿到政治试卷的时候,我能清楚地听到我自己的心跳。因为考前一周我已经绝望过了,当时只是非常想知道这个考研到底是什么滋味儿。

2. 起死回生

下午考英语,相当轻松,没有感觉到难度跟往年有什么变化,考完会想,只觉得自己做题状态很好,每个选项感觉都很稳当,翻译、作文也没毛病。

3. 运气爆炸

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两门都考了大量之前我们方向没出现过的考题,但是我还是尽力把答题卡都写满了,充分发挥了我瞎扯的能力,但不得不说我觉得我扯得还是有点依据的(叉会儿腰)。

之所以说运气爆炸主要还是两个原因:首先,考的大家都没复习的,直接把大家拉到了同一起跑线,纯靠平时积累或者临场发挥,那么决定成绩的关键就移到了政治和英语上,这不是送我上岸?其次,唯一那几个可能在射程范围的知识点,虽然我没重点看,但是我还是凭借依稀的印象和我聪明的头脑编得像模像样的,顺利完成任务。

拿到440的考卷时,我特地望了一眼袋子里,看看是不是卷子没拿全。确认卷子没发错之后我笑了,心想,“大家又要开始编了,好玩”,带着轻松的心态我开始答题,最后果然走神了。

图片

各科小Tips:

1. 政治

徐涛视频课:政治我其实从八月底就开始视频课啦,由于自己没怎么听过政治课(捂脸)可以说是零基础,所以我直接选了徐涛的视频课,为了避免忙起来以后四处找资源的麻烦,我直接充值买了一个全程班。事实上这一部分费用完全可以省下来,因为学完强化班之后的视频我几乎都没怎么看,而网上资源也挺好找的。

做题:只做肖秀荣即可,1000题、肖八、肖四如果你没打算在政治上拉分的话。做过徐涛的冲刺卷,真的太刁钻,最后的考试证明还是肖秀荣最靠谱。1000题可以边看视频课,边做。血泪教训,当时一开始光顾着听课,结果没做题巩固,后面快学完马原再做的时候已经感觉前面的都忘完了。

背诵:我只背了肖四,由于那个答案实在太混乱,我直接吃了同学的安利,买了“研木易”整理的精缩版,感觉还是挺有帮助;之前有看到空卡的整理,但是我觉得我个人拿不出那么多时间去记忆题目中的知识点,并且,别人编的口诀我记不住,我喜欢自己来,所以印了一堆但是没看。

2. 英语

背单词:我在备考期间试着背了五天,因为的确有的词义是我不知道,但是在做完几套真题之后发现好多单词背了没有收益,于是改成了直接从真题的文本里找不认识的词;至于,那些一词多义,多数我以前见过有印象,没见过的能结合语境猜得出,所以几乎没有单独背单词的时间。以前高中和大一大二的确有过记单词的经历,我取了一个名字叫“神经网络法”以后有机会我单独找机会慢慢聊。

做阅读:建议还是先看题,然后带着问题找答案,如果阅读速度够的话,还是建议看完全篇,毕竟有不少的态度评价题。

写作文:尽可能的量化你的写作过程,精确到大作文写多少字,每一个段落起什么作用,每个段落几句,分别什么功能。然后根据你写作的目的找对应的句型,每种句型记两三个就可,没必要贪多,毕竟考试只有一个大作文,一个小作文。王江涛和张剑黄皮书我都有看过,就参考作文来说,我觉得可能张剑的我读起来更舒服。

翻译:练了几篇英语二的真题,觉得没啥难度,有的句子稍微需要推敲一下,但是我想扣分控制在两分以内应该没毛病,所以没有什么练习翻译的心得。

3. 专业课

记什么:参考书看完的记忆量还是挺惊人的,如果你像我一样,对自己的知识理解没有太大的把我,那么直接背诵会是一种可选的方案。背诵一定只背以往的重点内容,像各种效果研究的理论那都是必须要牢牢掌握滴。从今年的结果看,更加基本的新闻史以及马新观在逐渐成为重点,那么这一部分一定也要多加重视。

怎么记:我采用的都是快速多次的策略。我个人是一个比较容易急躁的人,如果要我按照所谓的艾宾浩斯曲线,在不断回顾地同时记忆,那我想我会在第三天或者第四天吐血。我采用的方法还是先把每一门课程需要记忆的内容,分别划分到7-10天的时间里,背的过程中先记当天任务里最主干的部分,如果有状态不好完不成的情况或者本身理解不深没记住,第二天就先别管,放着,等到第二轮再巩固记忆。

找相同:在最后一个月我学习热点的时间并不多,除了有关媒介技术和媒介转型这种极其火爆的主题,其余内容我都没有特别仔细地学习,甚至都没有联系过有关的论述,但我直接通过寻找分析论述角度的共性,总结了一些套路。比如,讲谣言、舆论环境治理,必讲从业人员、媒介素养、媒介体制。然后我惊奇的发现,凡是探讨新传领域现有的问题几乎都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于是我在考前就愉快地忽略了媒介技术和媒介转型以为外的内容。

真正的经验:

我一直怀疑经验贴对于后来的考生真正的意义。因为,无论是学习时长还是资料选择,在不同的个体身上难有普适性,而具体的使用体验我也仅仅是从自己的使用习惯出发,况且如今的考研教辅市场早就是信息过剩。所以,我想那些真正的经验是在面对抉择或者说是困难时的思考方式。下面我简单的总结了几条。

1. 明确底线

我所说的明确目标,更多是指明确你的底线,你的基本盘。这个问题应当在择校的时候就得到解决。

我不接受二战,我不接受调剂,我不接受非985院校,那么我非常需要一个有竞争力的初试成绩。研究了往年的录取情况后,我初步定在380分。而我的英语基础让我90分就是我英语的底线;考虑到我自身属于跨考,我对于专业课的估计比较保守,220分;反推政治,恰巧就是以往认真复习的考生的下限。

明确底线之后,所有的复习安排和时间分配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底线基础之上,像我的英语复习就从来没超过1.5h每天。

2. 发挥优势

从择校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英语是我唯一的优势,而在八月初和数学缠斗了一周之后,数学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我的软肋。作为一个目标是一战上岸985的考生来说,选择一个重视英语,但不考数学的专业是非常合适的。

本来瞄准了某不考数学的工科专业,七月底突然传出了今年要改考数学的消息。仔细一算,这个工科考生为主的专业,以往英语占初试中的250分,今年降至150分,而且还加考数学,对我而言,明显是十分不利。与其死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大佬竞争,不如换一个类似的,能接触一定量化思维的专业。于是大数据就正式备胎转正了。

3. 有效努力

从八月底开始备考,满打满算128天,我在初试后仔细地计算了我进行专注学习的时间,刨去上医院、心态爆炸,大概110天左右。这段不算长的备考时间里,我尽可能只做能实际提高分数的事儿来节省时间,而不是纠结于具体的细节。

举个例子,在九月底的时候我终于完成了传播学、社会学还有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学习,按理来讲,正是总结框架脉络,整理笔记的好时候呀。可是当我试着做了五天之后,发现我一个乐于抠细节的人很难不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到思维导图上,总结就变成了抄书。此时我明白的是,如果要在考场上得分,需要的是掌握知识点,而不是总结出漂亮的思维导图,甚至思维导图都不是那么必要,毕竟它只是用来梳理脉络的一个工具。我翻出之前从各路搜刮来的学长姐的笔记,一看每一篇都是结构清晰,并且有的学长姐还做了不少补充拓展,于是我直接转头开始啃书,放弃了自己整理。其中小钉新传考研的《传播学笔记》和《大数据传播笔记》非常的详实和全面,虽然没有完全按照参考书的逻辑,但是也是框架完善。备考,讲究一个记得住、写得出,有东西就行,具体的形式可以不用那么讲究。

最后结果看来,我这番操作为我省下了不少时间。凡是我能找到详实完善的现成资料,我都坚决不做“抄书”这种事儿。毕竟,把结构和知识放进脑子里才是真正对考试有效的结果。至于,像思维导图这样的形式,得从你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剩余时间来权衡,确实能帮助你加深理解或是疏离结构再采用,千万别无脑盲从。

4. 手段不是目的

希望这篇帖子有一个参考,姑且当做备考的指导;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各自的个体差异,以及进度之外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利用计划管理学习进度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学习安排完全服务于计划表,而应当根据自身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计划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在考场上拿到尽可能多的分数。

具体来讲,像一篇经验贴,在食用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应当是了解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过程中有哪些可能的难点,这样才能利用前人的经验打破信息屏障,使我们的复习更加的精准有效。

而具体到“在六月前完成第一轮复习”、“我在九月的时候整理完了基础知识点”、“最后两个月,我极度紧张,每天学习13小时”,这些细节大可看看就好不必太放在心上。或许写的都是事实,但是个人的基础和学习效果不同真的很难参考。只要一篇经验贴满足我们获取那些考试有关信息的需求就足够了。

顺嘴说一句,我才开始备考时,翻遍了几乎所有相关专业的经验贴,不少经验贴四五月就开始了,可是到暑假结束才过完两三本专业书,我真是一万个黑人问号?你们觉得ta一天花了多少时间投入,当然我不是批判,毕竟那个时候他也需要上课或者实习。

在此我只是用经验的食用方法做一个案例,相信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借用的“资料”不止这些,希望大家带着客观的眼光从自身需求和学习效果的角度评估,做什么事都得考虑,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能否帮助我们达成目的。总之,不要本末倒置,时间表、网上的资料都只是帮助我们管理复习进度的手段,我们的目的是拿分。切记!

5. 稳住我们能赢

心态爆炸,觉得最后时间里似乎无能为力,也许是你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延展力。像我这样容易焦虑的人,在八月底才开始的时候,看到十余本参考书摆在我面前,并且需要我理解乃至背诵,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但当我尝试一周,并试着规划的时候我又能感受到信心;十月初,我觉得自己总结的知识点一塌糊涂,于是我直接用别人的资料替代了;

十月底,看着才开始学的SPSS我觉得自己完了,结果我花一个月时间学完却根本没考;十一月底,我觉得自己的论述题无从下笔,两周后,我已经可以50分钟写完1300字了。当时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持续的努力下都被攻克了,起初的畏惧和不敢相信,也许是我在用一种静止的眼光在看待整个学习,似乎当下的我就已经决定了几个月乃至更远之后的结果。当下的一个切片真的不等于永远,我们得对自己宽容一些,允许自己有空间和时间去学习和成长。

最后

不知道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态点开这份经验贴,看到现在的心情如何。我想说,看完我的初试历程之后,无论是焦虑、窃喜、紧张、不可思议或是别的什么情绪,它都不是我希望这篇经验贴带给你的。因为我在复习过程中也总是陷入与他人、内心中的假想敌的比较之中,到头来除了干扰我的复习,没有什么作用。

所以,我更希望大家对于我是怎么做的少些关注,毕竟我们之间是不一样的,我希望给大家提供的经验是一个预警,一个在面对负面情绪时的思考方式,一个批判地看待各式辅导或是经验的机会。希望大家的备考过程中,从自身出发利用你手中的资料和工具,而不是被资料所控制。

“你看,我不听经验贴的话也考上了。”

祝大家顺利上岸!

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

学姐简介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粥粥学姐,我的本科是双非,一志愿上岸中山大学,属于三跨考生;在专业课备考上有独特的见解和全面的复习规划,总结的“框架学习法”,高效理解记忆背诵基础知识,擅长运用热点分析并结合实例,今天主要是跟大家交流下经验。本次主要分享下备考时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以及做的学习笔记。

1、为什么选择考研?
简单说下我的考研情况:我是双非毕业的三跨考生,对民族学专业感兴趣,从四月份开始备考,我本科不是学民族学的,所以对于跨考民族学,我一是比较感兴趣民族学这个专业。其次在我选择中山大学,主要是离家比较近,所以综合自己的兴趣。

2、如何选择院校/专业
2.1为何报考中山大学
考研院校分为a区和b区,我们国家民族学专业最好的两所学校是a区的中央民族大学和b区的中山大学。考虑到自己的英语水平,综合自己的兴趣以及以后学习地方,所以我选择了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地段好、人气好、名誉好、不歧视。想进一步了解的同学可以在中山大学官网、中山大学研院、中山大学研招网查询。

关于专业选择,我是基于专业分析、导师情况来选择专业的。
第一、专业分析:不压分、不歧视、不接受调剂,直接一志愿招满。
第二、导师情况:中山大学民社院导师较多,专业方向选择多,导师教研水平高,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在中山大学民学院查询相关信息。

2.2报录情况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招生人数较多,2021年拟招生人数为21人,2022年拟招生人数为24人,报录比在1:3左右。

3、考研流程介绍
3.1一般流程
三四月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四五月份购买参考书目和专业课资料,尽可能收集完备,可以联系一些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因为学长学姐基本上是可以免费答疑的,对于民族学有什么问题可以去咨询他们;五到十二月是备考阶段;九月份预报名;十月份正式报名;十二月份考研考试;次年二月下旬公布初试成绩;三月中旬出国家线、复试线;三月底四月初开始复试、预调剂的;四月底五月初调剂系统基本就关闭了,考研结束。
3.2具体时间线介绍
准备阶段:3-4月(确定好目标院校、专业、联系本专业上岸学长学姐、购买专业课书籍、背英语单词等)。
基础阶段:4-6月(开始英语真题的整理、阅读专业课参考书目)。
提高阶段:6-8月(暑假期间:英语刷题、整理不能停,专业课书目必须过完一遍)。
强化阶段:8-10月(返校进入强化训练阶段:英语真题考试模拟、作文练习背诵,专业课框架整理、知识点串联背诵,政治复习)。
冲刺阶段:11月-考试前(英语真题考试模拟、作文背诵、专业课热点分析、政治冲刺)。

3.3学习计划
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做好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时间表,是尽可能详细,每月该完成的内容,周计划固定要完成哪些内容,日计划每天早中晚各做什么科目,进行一个合理的调整。
这是我十月计划时间表,给大家做参考。我在十月份把政治提上日程,政治的书从头到尾过一遍,其次是专业课大纲的整理以及资料的打印以便十一月份更好的去背诵。英语阅读定的目标是做到2017年,完型填空做到2010年真题等。周计划是根据专业课、政治、英语制定一下,每个周需要完成的内容,再根据这计划里面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自己的日计划。背书内容一般地方在晚上,具体学习计划因人而异。

4、考试科目介绍4.1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817中国民族及其历史
4.2参考书目
专业的参考书目,建议两本都可以看一下,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如果时间不太多尽可能把他所要求的参考书目看一下。817中国民族及其历史在大纲上主要是给宋蜀华的《中国民族概论》和王钟翰的《中国民族史概要》两本书。

《中国的民族识别》主要是讲中国民族识别的过程和成果。虽然不在参考书目的范围内,但是在大纲里面是可以看到它,有一些题目是包含这个内容的,建议大家看一下,理解里面的知识内容,对民族知识进行补充了解。中国民族概论是分区来讲的,比如说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中国民族史概要从时间上来写的,所以大家就是可以先看一下817。611专业课主要从国外引进的,所以很多理论或者流派都是欧美国家的,所以大家看这一部分的时候比较难懂,但是看完会有个大体印象。

5、复习方法

5.1政治
政治复习方法比较推荐大家去看一些公众号,像小白的考研小程序,这是一个刷题小程序。或者是苏一x了的公众号,他是政治考研的政治老师,后面会提供一些知识框架、背诵内容等有用的信息,最近苏一说了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对现在政治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如果自己对政治要求比较高的话,可以尽早开始学习。后期刷老师们出的模拟题,比如说肖秀荣老师的,还有其他老师推荐的都可以。

政治的复习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自己的逻辑思路,形成一个自己的知识系统,这对后期复盘非常的有帮助,学弟学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目标调整自己学习进度,总之不要太慌。

5.2英语
英语试卷总分一百分,完型十分,阅读四十分,新题型十分,翻译十分,写作(大作文/小作文)三十分,学弟学妹们要了解下试卷的题型,、从真题入手的,先做一遍,然后整理,把不会的单词抄写下来,再背那些单词。不太建议去购买一些模拟题,或者自己去做一些模拟题,尽可能的就是把真题做好就可以了。推荐单词书:红宝书、绿皮书、恋恋有词、百词斩,语法推荐**田静,阅读推荐唐迟,完形跟翻译推荐**李旭,写作推荐A1刘晓燕(重视句型)、A2**王江涛(重视背诵)。英语个人英语不是很好,这边就不跟学弟学妹们详细说了。

5.3专业课
我把我的学习方法称之为框架学习法
1)首先参考书目完整过一遍,对民族学有个整体印象(多看并尝试作答课后习题,如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尽量去多看并尝试做下课后习题,像民族学理论的方法这本书的话,它每一个章节后面是有课后习题的,基本上看一遍这个章节的知识内容,去复盘一下,当觉得自己能很清楚地把它表达出来后,可以自己做些课后习题,总结一下问的这个问题包括哪一点,题目的出题风格跟考研是差不多的。我看的时候会勾画名词解释、它提出的一些方法包括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在勾画的过程也会自己整理一下,因为内容很长,所以可以候一边勾画,一边作标注,做下旁住。像斯托尔德的新进化论提出的一个公式,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拓展你自己思维。

答题的时候自己的理论写上去,对于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可以自己去归纳整理。817的书生僻字比较多,大家尽可能的去查一下它的拼音、注释。对于他所提出的一些概念,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百度后把它写在上面。虽然这个看书方法你会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但是整体的做下来的话,它其实不是浪费时间,因为你能边阅读边思考边写,其实相当于你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这一个章节的知识内容复述出来了,对于你后面整理框架其实是很重要的。
2)结合资料、大纲,整理自己的笔记。我当时是购买一些学长学姐的资料,再根据中山大学发布的大纲,自己进行了一个资料的整理。整理以后就是我看的资料,在看我自己整理的笔记的时候又做一次笔记。左边这个是611,右边是817。611的话可以对照一下历年真题,像它的名词解释,你可以在旁边写一下它是哪一年的,是哪一个题型,这样对于知识的迁移是有一定帮助的,就比如说需要补充的,可以在空白的地方把知识点给补上。817也是在自己的笔记上结合历年真题去补充完整,学它考的内容是比较基础的。不管是名词解释,或者是解答题,在自己整理的一些笔记或者中山大学考研校整理的那个红宝书上,基本上都是可以找到他原模原样的一个答案。只不过对于论述题的话,不仅需要把这个参考书目的理论知识打上去,还需要自己的一个拓展。

3)梳理框架。我当时购买的一个学长的资料,他发给我的一个框架是他自己写的。对于这进化论的一个发展情况,它是从传承背景、代表人物等进行一个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它梳理的内容是比较简洁的,不是把书本上的内容再摘抄一遍,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一个理解,然后构建的一个框架内容。像对西北民族所做的一个框架,它是从大到小,从历史和进程来梳理的这是个什么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一直到形成今天所存在的这样一个民族。我对这个框架进行一个知识点的复述,整理出自己的框架。写框架的时候,其实是需要大量的涂改,不可能第一遍就把自己的框架梳理得非常完整,所以在写框架的时候建议用自动铅笔方便涂改,这样的梳理出来的框架会很清晰,不会很乱。
4)结合热点 分析论文。我当时找到考研学长给我整理的。他当时跟我说了民族学这几年有哪些热点方向,然后我就去知网搜索,把那些热点的关键词就输入知网里面,根据年限、作者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一些论文份。像一些公众号比如人类学之滇,把推送的一些文章转载到自己的微信号上,找时间看一下,把理论知识和自己搜集的这个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结合。做真题写论述的时候,可以从这一个方法入手。我不建议把每一个真题题目都很详细的去写一遍,可以写一下自己的逻辑,论述题它字数要求其实挺多的,都写一遍很耗时间。对于这个题目用到的理论知识写下,再写一个大概的知识点就行。

6、专业课备考资料
6.1红宝书
第一、重视真题:中山大学考研有时候会把以前考过的一些知识点重复考。在真题整理的时候,可以总结一下它的出题方法,像中山大学考的比较多的是西南地区,这块知识点要着重学习。

第二、红宝书资料:包含考试大纲知识点笔记、考试大纲知识点笔记、历年真题及答案、内容全面详实,涵盖所有考察题型;结合xx年真题,时效性强;高分研究生上岸法宝。本系列书分为611、817专业初试考试大纲知识点笔记、2012年到2022年的真题及答案;本书主要以课本和历年考试的考题为主体,结合历年真题重要考点,涵盖了考研初试全部考试内容。本书内容讲解详细,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适合基础较薄弱的同学进行系统学习,也可以帮助有一定能力的同学进行总结和拔高。专业初试考试大纲知识点笔记可以帮助大家迅速将考试大纲和学校指定书目联系在一起。考试大纲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书上来的,并且经过学长的加工,更能马上运用到实际考研复习中来,可以为大家节省非常宝贵的复习时间。重点笔记的出现可以使得大家在后期的背诵中,可以按照大纲笔记来进行反复的背诵,这样会慢慢的在自己的大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自己在考场中拿分的能力。财大真题复现率很高,掌握好真题的出题规律和重点,对做题是十分有帮助的。建议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就要加入真题的复习,在背诵框架上标注好哪年出了什么真题,题型是什么,摸清出题特色,总结出答题模板,这样才能把知识消化好。

6.2学姐有话说

考研虽然很累,但是希望大家坚持下去,考研加油。

以上就是58教育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58教育网:www.58baoxi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中山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民族学专业考研分享?”相关推荐
山东大学自学考试难不难考上?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山东大学自学考试难不难考上?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分享?

山东大学有多难考?山东大学(简称:山大;英语:ShandongUniversity,缩写为 SDU)各校区分别位於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威海市和青岛市,是「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和「双一流」大学(Nationalplanforworld-classuniversitiesandfirst-classdisciplines)。山东大学以「文史经管见长」为其学术特色。80-90年

2024-05-27 21:13:51
山东大学考研分数线是多少
山东大学考研分数线是多少

山东大学考研分数线是多少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21年考研大部分考生分数段趋于341-360分之间,22年考研大部分考生分数段趋于381-400分之间,总之不得低于320分是比较稳妥的。一、山大临床医学研究生录取情况详解1、招生计划(专业目录-临床医学1051)22考研专硕拟招生人数:295人/21考研专硕拟招生人数:349人【数据仅供参考】2、初试考试科目:专

2024-05-14 17:00:43
山东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是多少?
山东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是多少?

山东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是多少?山东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如下:2022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分数线已发布,音乐分数线361分,艺术设计分数线361分,图书情报分数线200分,能源动力分数线304分,交通运输分数线308分。山东科技大学介绍山东科技大学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24-05-19 21:10:38
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

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根据查询湖北专升本网发布的《南京大学分专业考研分数线》得知,2023年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如下:1、经济学:金融346分,应用统计370分,国际商务385分。2、法学:法律385分,社会工作355分。3、教育学:学科教学物理355分,学科教学英语355分,汉语国际教育355分,应用心理370分。4、文学:英语笔译365分,新闻与传播365分,出版380分。

2024-05-10 20:10:17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录取分数线 山东大学考研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录取分数线 山东大学考研

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是专科还是本科?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是本科。山东大学护理学专业始于1914年,恢复于1984年,2000年成立护理学院,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学院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的杰出护理人才,以构建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格局为特色。近年来,学院先后与香港理工大学、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韩国高丽大学;

2024-05-25 18:23:57
民办三本考研南京大学录取 南大2023考研录取分数线
民办三本考研南京大学录取 南大2023考研录取分数线

南京大学2023年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分数线2023如下:2023年南京大学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40分。2023年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70分。2023年南京大学法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50分。2023年南京大学教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55分。2023年南京大学体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50分。2023年南京大学文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是365分。

2024-05-18 13:49:42
民办三本考研深圳大学要多少分 深圳大学考研录取分数线
民办三本考研深圳大学要多少分 深圳大学考研录取分数线

深圳大学考研录取分数线会计学343分,土木工程293分,统计学349分等。根据掌上考研信息可知,会计学343分:2023年深圳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会计学专业为343分,政治47分,英语47分,专业课一71分,专业课二71分。土木工程293分:2023年深圳大学学术型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土木工程专业为293分,政治38分,英语38分,专业课一57分,专业课二57分。统计学349分

2024-05-29 18:40:56
河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河南大学考研历年分数线)
河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河南大学考研历年分数线)

河南大学考研分数线河南大学考研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录取分数线364分。更多地区详细信息可登录中国教育在线,查学校页面输入对应学校名称搜索,在历年分数页面可筛选对应地区及专业。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zy.offercoming.com河南大学考研历年分数线一、2022年河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函〔202

2024-05-10 19: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