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8教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三本学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怎么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三本学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怎么样?
学习氛围:这可能是很多家长为孩子择校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这里我要说,作为一个三本学校,东湖分校的学习氛围肯定比不上那些一本二本。在这里,有不少对学习向来不屑一顾的人(以过去的0304级为典型),但绝不是说没有爱学习的人,每天晚上图书馆的座位基本都是满的,那个考研自习室刚刚设置,座位马上被抢订一空。起码从这点可以看出,只要你愿意,学习氛围是没有问题的。但倘若与你为伍的尽是一些从不学习、狂妄自大、整天只知道比吃比穿比交友打网游的同学话,恐怕你会对环境感到很失望,所以,关键是看你与什么样的人为伍,你所感触到的也讲是千差万别。小圈子决定了你对环境的最基本认识。
其他氛围:这里所说的其他氛围,主要指学习以外的人文环境。整体来看,学校活动还是不少的,但普遍参与率不是很高,这与学校学生的初始前提有联系,不少同学是由于高考失利才来这里,对一些都打不起兴趣,觉得世界都是灰的,不是很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同大环境有关,学校的学生活动还是偏向功利化,即不少是为了拿奖,团委学生会的工作不到位,造成宣传鼓动不够;再者,学校年轻、辅导员年轻,活动的水平难有保障,吸引力不够。 但实际上,东湖分校的学生活动也还算是有声有色的,并且在一些文体竞赛中不乏一些非常有水平的作品。曾经武大以前那个老校长看到我们的书画展就感叹说,东湖分校学习可能比不上武大,但这些东西却是很厉害的。 以上是一些学生活动的不足之处,但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并积极投身其中,这些都不是问题,你都能得到想要的锻炼。
师资力量:有些学院大部分是武大的教授、老师,比如生科院,有些学院比较惨,武大的老师几乎没一两个,比如
法学院。这跟专业师资的紧俏程度也是有联系的。本校老师的敬业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看你运气了,但这点在任何学校几乎都差不多。但学习更重要还是靠自己,没错吧
校园地理环境:校园很漂亮,一切都是新的,比较干净,在三本里面绝对算比较漂亮的了,尤其学校的图书馆,非常nice,书也比较多,是个好地方。但一切如新的同时也注定缺乏一种历史文化的沉淀,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缺乏底蕴。地理位置有点偏,到武昌中心区要
半个多小时。
饮食情况:消费一般,与其他高校类似,这里不好作具体评价,这块是敏感话题,再好的学校食堂也有人骂,仁者见仁吧。
辅导员:这是很重要的一块。毫无疑问,学校的辅导员水平很有些参差不齐。不乏一些辅导员素质不是很高,这些对于班级的风气和你个人的发展还是会有影响的,贴吧里说的跟辅导员搞好关系就能上党校拿优秀之类的情况是的确存在的,这也要看你运气,其实……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学位情况:自08级入学新生起,本科入学的发本校学位。比率跟一般本科学校没有什么大区别。此前的是符合条件的拿武大学位,但比率比较低。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子。但这绝对不是我要谈的重点。在这里必须负责人的向各位告知:学校在03、04年有大批量违规招生的,今年刚好是违规招生的最后一届毕业。而这两届同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气候。这其中不乏爱学习、追求进步着,也有不少为着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去奋进和狂欢的人,但更多,的确是更多,更多的情况是,终日无所事事,沉迷网游,大喊无聊,4年前怎样进的学校,4年后还是同样一个状态出去。不过,08级的新生,你们已经见不到了。
接下来,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大学选择的一点看法。
我以前时常在怀疑,我们这一代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或者正犹如美国的“婴儿潮”,那个垮掉的一代?我们跟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是不是真的缺少了什么?
一段时间以后,我开始觉得,在这个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和财富爆炸的年代,我们大多数同年人确实缺少了一点东西,那就是对责任的担当。我看过太多这样的事例,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总是在埋怨自己的不幸,我们埋怨环境、埋怨家庭环境与经济条件、埋怨社会没有给我们一个好机会。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做到了什么,我们是否从自己身上找过原因,我们自己是否有自己的责任。
贴吧里时常有这样的声音,抱怨与谩骂的声音。这里我当然不是指那些只是对食堂的物价发发小牢骚的那种,而是那些对于自己的大环境,对于自己本身的境况无力承担责任的人。
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怎麽没有一个好爸爸,怎么不会中500万,妈的我花了钱来了学校居然不给我发学位!可是我们没有想过,我们凭什
么!是的,我们凭什么!问问自己! 就拿学位来说,不少拿不到学位来骂的是因为自己挂科或者四级没过或是学位考试没过,可人家武汉大学每年还很多人拿不到学位呢,有谁说一进咱们学校就一定能拿到学位了,你跟人家比是否缺了一些什么呢。这里就有同学会说,那些拍马屁跟辅导员关系好的就拿的到,对于此类我不了解,不知可否,毕竟社会也有厚黑学这么一说,话说回来,你怎么就没那个本事呢。
确实,我们三本学校毕业生在如今的社会上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不少同学在竞争中受了打击,回来抱怨几句,这是绝对可以理解的。可是,我们是否应该更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怎么当初没有考好点,怎么大学里没有多学点东西,多锻炼锻炼能力呢。毕竟,还是有不少靠自己混的不错的吧。所以,关键不是在于我们是哪个学校出去的,而是在于我们自己是怎么做的!之前我们院报同学找我聊天的时候一再的问,你是如何让公司选择了一个三本的学生的呢。我一再的强调,如果说公司选择了我,那绝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三本的毕业生,跟这无关,只是因为他们也许觉得我可以了。
我们更多的同学却是不愿意接受这些的,他们不愿意改变,躺在父母创造好的温床上,一边从进大学骂到大学毕业。似乎他们除了这些便什么都不会了。
其实,在我们学校很多同学的条件是非常好的,他们与其他人相比也许更有经济头脑,更有经济敏感性,有经济条件,他们缺乏的只是奋进。我向来欣赏那些为自己的梦想执着去努力的人,我们学校其实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与那些碌碌无为在那闲看风云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时常听到学校传来某某毕业生创业的故事,就业的故事,这都会激励着我为自己去努力。我身边也正有这样一个同学,对学习的确不敢兴趣,学位早已抛之脑后,但他却有自己的梦想,正在创业,虽然现在很艰难,时常种种挫折,但他自信并且一直在坚持,更重要的是一次次吸取教训,不断在进步。在我看来,他的成功几乎将是必然的。
我挺喜欢天涯里有个叫伊吉的网友说的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特殊者,含着金钥匙出生个好家庭,工作安排到电力局拿月薪1W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当然最好轮到自己,红军长征、右派反革命、抛头颅撒热血这样的事情最好留给祖辈和别人,自然,不是每个吃过苦的都会得到回报,但是任何时代,每一个既得利益者身后,都有他的祖辈父辈奋斗挣扎乃至流血牺牲的身影,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没有什么不可以,问题是,你的下一代,会有一个好爸爸吗?
当然,如果你可以,你当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但即使是考了北大,也不能一劳永逸,即使是小学文化,也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如果你真的愿意、哪怕是不得以来了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没什么,只要你愿意,这里依然是一个不错的舞台!
转自百度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吧

考研究生三跨会不会很难
“再来一次”,多么让人怦然心动的措辞,对于不满意自己本科院校或专业的广大学子而言,跨校、跨专业、跨地区考研成了他们千载难逢的“再来一次”的机会,每年有近百万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占考研总人数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录取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70%……但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选择跨专业考研也意味着要比考本校本专业冒更大的风险,而科学理性地跨专业考研将为你带来更大
胜算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究竟有多大?你适合跨专业考研吗?“三跨”成功之路能复制吗?中公考研为大家揭晓答案!
热度逐年提升,交叉学科受追捧
2012年,将近100万人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早在数年前,报考
中央
财经大学
的外校生就占到84.9%;北京大学每年跨校考研人数过万,巨大的跨专业考研群体的背后是残酷的竞争趋势。目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分母中大部分为跨专业考生,越来越多的跨专业考生也正在挤进分子之列。跨专业考研这个大蛋糕究竟有多强大?跨专业考研的江湖水究竟有多深?
跨校、跨专业考研人数高达60%以上
2012年全国考研总人数为165.6万人,其中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60%左右。据调查,在2013年考生就读的某辅导班里,选择跨校考研的学员占到90%之多,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也达到了70%。跨校、跨专业考研无疑成了当今的一种趋势。事实上,跨校跨专业群体庞大的数字来源于一些客观的招生条件。在全国2000余所高校中,有900余所具有研招资格,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更是仅有60余所,
民办高校
从2012年才开始有5所获得研招资格。这注定了大多数学子想要读研就必须跨专业考研,想要读好专业也必须跨专业考研。
据报道,早在2004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校报考的考生就占到考生总数的70%~80%;当年报考
中国政法大学
的7000多人中,本校的本科生也只有900多名;而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外校生则占到84.9%;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大年招收
硕士研究生
3500人左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约占1/3,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这个比例。“跨校报考我校并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大学,尤其是设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占了录取总数的70%。”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重点院校、重点研究院在研招时不再过分挑剔考生本科时的专业。据中科院研招办主任透露,在
中科院研究生院
近些年招录的研究生中,有很多是跨专业录取的。有基础学科跨应用学科的,也有应用学科跨基础学科的。这些考生凭着自己对跨专业考试专业的浓厚兴趣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巨大学习热情,已经在专业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越了本专业优秀考生的水平。“我们一贯的招生态度是,只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就不存在
本科专业
歧视现象。”
传统热门专业与交叉学科成为跨专业考研热门
据调查,2012年跨专业考研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在:
会计学
、
行政管理、企业管理、
金融学
、语言文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应用心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
经济学等传统热门专业中。受市场需求的影响,
财会、
计算机、通信、管理科学等专业尤其得到跨专业考生的青睐,这些专业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本科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考生跨专业报考。
与此同时,大量非本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使得传统热门专业的竞争门槛越来越高,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数学基础深厚让很多理科生扎堆跨专业考研商科,大大提高了考试竞争的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商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2011年的报录比分别低至24∶1、30∶1、52∶1;而大量中文、历史、
哲学专业
考生的报考,更是让浙江大学
传播学专业2011年的报录比低至198∶1,竞争异常惨烈。
近年来,一些交叉学科也逐渐变成跨专业考试热门专业。比如北京大学,自2005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来,以当下热点前沿的
生命科学
、纳米科学、
海洋科学等学科为中心,建立了以往物理、
化学、生物、医学等大门类横向联合的诸多专业,如理论与系统生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由于这些学科跨度大,对考生的背景知识要求高,方向又多集中在前沿研究领域甚至超前研究领域,因此尽管这些专业报考难度大,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吸引了越来越多专业跨度之内的优秀考生报考。
许多考生跨专业考试“交叉学科”专业主要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学位属性,从纯理论型专业向应用型专业、从纯文科专业向
经管结合型专业转变。比如许多理科专业的本科同学,诸如
物理学、
应用化学、计算科学、力学等同学纷纷向电子、
化工、软件、航天、船舶等工科专业跨专业考试;中文、历史、哲学向对外
汉语、新闻、
旅游、文化管理方面跨专业考试。
据了解,有不少跨专业考生认为,即使是要继续攻读,也不想让硕士阶段就把自己的专业限死,博士阶段还想继续观望,选择更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向。如政治学的同学选择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中国对外经济研究等方向,拉近与经济学的距离;矿业工程的同学选择数字矿山及
计算机应用、安全技术与工程计算机应用、
人工智能与仿真安全技术等方向,拉近与
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距离。
兴趣和名校情结成跨专业考试两大动力
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对大学专业设置了解不充分,大部分学生高考服从调剂,不少人本科阶段读了自己本就不感兴趣的专业。对他们而言,跨专业考研也成了自主性更强的二次选择的机会。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决定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对专业兴趣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非单纯图有趣,而是更多地结合自身长远的理想,将对专业的兴趣发展成“志趣”。
同时“名校”成为跨专业考研的另一内在动力。据统计,近年来报考人数最多的10个招生单位是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其中,北京大学报名人数最多,跨校考研人数常年过万。
名校如此受宠,与当今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有直接关系,因用人单位掌握的信息有限,所以多数只能用学历背景衡量应届生的综合能力。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王明(化名)深有体会,王明因高考失利曾在某专科学校读书,后“升本”进入一家二本院校读
法学专业
,毕业求职时却在三个月内连在十家单位碰壁。眼看着一起应聘的名校毕业生被一线律师事务所录用,王明燃起了继续深造学业的斗志,决定报考人大并最终顺利被录取。
事实上,相对于考生的名校情结,近些年来许多名校在对待跨校考生的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随着研究生
教育公平理念的推进、研究生复试改革的日趋规范、成熟,“本科出身”不再成为名校录取的重要标准,甚至有的名校更偏爱从一般院校刻苦学习考进来的普通院校出身的学生,这无疑给了跨校考生巨大的信心。
特殊研院和特殊专业为跨专业考试提供了必然性
跨专业考研形势的,还与一些“特殊”的研究生招生机构有关。一些科研院所、学术机构的研究生院,由于自身不招收本科生,所以所有被录取的研究生都属于跨校考生。今年6月底,中科院大学在武汉举行了一场大型招生会,场面。参加这次招生会的小刘说,他就读于武汉大学遥感
信息工程学院,十分热爱自己所学专业。中科院的微波遥感技术水平和科研设备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因此他做梦都想进入中科院深造。他认为,考中科院的考生都属于跨校考研,不需要和“本校本科生”竞争,在公平性上要比考其他名校强一些。
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学位项目的兴办,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其招生对象就是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这也造成了跨专业报考人数的增多。例如,法律硕士在2000年开始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毕业生报考,当年全国的报考人数只有8000人左右,2004年报考人数增加到3.9万人。2009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在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之间,新增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招生对象为法学本科,但法律硕士(非法学)的招生对象依然是非法律专业本科生,当年仅北京市法律硕士(非法学)报考人数就达到7494人。

怎么这么多三本本科考上名牌研究生?
58教育网(https://www.58baoxi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怎么这么多三本本科考上名牌研究生?的相关内容。
勤能补拙啊,但是这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了。比如考的专业分数比较低,向我要考的
历史学,还是全国统考专业,每年跨专业的比我们本专业考的还要多。
英语政治专业课三大块,专业课还是一本搞定的。象你说的这种,也可能考本校又方便条件啦,这都是很有可能的。高考也可能失败呀,考研也是第二次拼搏的过程。给自己一次机会,或许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你身边的几个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啊。
58教育网以上就是58教育整理的三本学校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怎么样?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58教育。更多相关文章关注58教育网:
www.58baoxia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